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服务贸易重要指示精神,落实中央《关于推进贸易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》和《湖北省推动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(2023-2025年)》,结合宜昌实际,制定本行动计划。
一、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
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,深入落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和市委七届五次全会精神,以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和建设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为契机,以服务贸易创新数字赋能为动力,推动全市服务贸易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,为加快建设长江大保护典范城市、打造世界级宜昌提供有力支撑。
——规模质量明显提高。全市服务贸易总额年均增长率8%以上,服务外包执行额年均增长率15%以上。数字贸易服务、新兴服务贸易快速发展,全市知识密集型服务作用更加重要,人均服务贸易总额、人均知识密集型服务进出口额不断提升。
——开放水平不断提升。服务业对外开放领域进一步扩大、市场准入进一步放宽,服务贸易市场主体不断增多,服务贸易进出口国别逐步扩大,培育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服务型企业,打造“宜昌服务品牌”。
——营商环境持续优化。服务贸易便利化水平和数字治理能力不断提升,管理机制和公共服务平台进一步健全,市场环境更加优化。
二、工作任务
(一)推动传统服务贸易转型升级
1.大力发展旅行服务。持续打好三峡牌、文化牌、生态牌,打造世界级山水旅游、文化旅游、工程旅游、康养旅游目的地。深化与国际旅行商合作,积极拓展境外客源市场。加密与主要客源城市和国际口岸城市的航班,加大对国际航线和旅游包机业务的扶持力度。积极引导支持旅游企业转型升级,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旅游服务品牌。积极引进和培育国际品牌酒店,支持涉外旅行社、酒店等加强国际服务能力培训。支持三峡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提升国际办学水平,服务“一带一路”建设,促进留学旅行服务发展。(牵头单位:市文化和旅游局;责任单位:市商务局、市发改委、市交通运输局、市教育局、市卫健委、市人社局、市公安局、市国资委、宜昌海关、三峡机场,各县市区人民政府、宜昌高新区管委会)
2.持续发展运输服务。抢抓三峡水运新通道论证建设机遇,大力发展枢纽经济,建成三峡综合交通运输体系、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。加快绿色智慧港口、多式联运试点示范等重大水运工程建设,打造三峡航运服务中心。加快建设三峡机场航空货运站场,打造区域性航空货运集散中心。积极融入西部陆海新通道,建设连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节点。加快海外仓网点布局,培育壮大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物流货代企业。(牵头单位:市交通运输局、市发改委;责任单位:三峡临空经济区建设推进办公室、市商务局、市经信局、市国资委、宜昌海关、三峡机场,各县市区人民政府、宜昌高新区管委会)
3.不断做强建筑服务。支持核工业二十二公司、十六化建公司、葛洲坝集团等大型建筑企业开拓海外市场,承接和参与“一带一路”工程项目建设,发展对外承包工程投建营一体化模式,鼓励和支持企业探索新能源、绿色环保、数字化智能化等新型领域建筑服务,打造具有区域竞争力的“宜昌建造”品牌。(牵头单位:市住建局;责任单位:市商务局、市发改委、市国资委、市经信局、市科技局、市公安局,各县市区人民政府、宜昌高新区管委会)
4.提升加工服务质量。推动宜昌国家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建设,支持宜昌自贸片区、宜昌综保区、国家级省级开发区等为主要载体,落实保税加工政策,发展优质国际加工服务。创新保税加工贸易业务模式,大力发展保税维修、保税加工等模式,实现区内外联动发展。支持加工服务企业向委托设计、高端定制、自有品牌等高端国际加工服务发展。(牵头单位:市商务局;责任单位:市发改委、市经信局、宜昌海关,各县市区人民政府、宜昌高新区管委会、宜昌产投集团)
(二)加快新兴服务贸易发展
5.大力发展数字服务贸易。加快布局大数据及算力经济全产业链条,加快三峡坝区大数据中心、点军电子信息产业园、伍家岗大数据产业园提能升级,支持建设西陵人工智能产业园。加快“星火·链网”国家骨干节点落地,发展绿色零碳数据中心集群。积极争取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枢纽节点落户宜昌,深入推进国家城市数字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试点,建设国家级“东数西算”样板区,促进数字服务企业集聚和产业生态构建,力争创建国家数字服务出口基地。推动软通动力等it领域服务外包领军企业在宜昌落地,促进跨境信息技术服务发展。(牵头单位:市发改委,责任单位:市经信局、市商务局、市委网信办、市科技局、市文化和旅游局、市卫健委、市财政局,各县市区人民政府、宜昌高新区管委会)
6.积极拓展研发设计和技术服务。支持企业开展技术服务进口和国际技术合作,引进和培育一批国内外优质研发、设计和技术服务企业,积极搭建国际科技合作交流平台。支持技术先进型制造企业提升研发设计服务能力,引导培育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,拓展离岸研发设计服务外包业务。积极发展贝迪克凌云飞机保税维修、人福药业等生物医药检验检测、达门船舶等船舶检测维修跨国保税研发和技术服务。(牵头单位:市经信局、市科技局;责任单位:市商务局、市市场监管局、市发改委、市教育局、宜昌海关,各县市区人民政府、宜昌高新区管委会)
7.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。大力推进宜昌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示范城市建设,支持和引导知识产权代理、法律、信息、咨询、运营服务向国际化、专业化和高水平发展,支持宜昌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区争创国家知识产权服务出口基地。大力开展知识产权跨境贸易,支持安琪酵母、人福药业等行业领军企业,加强国际知识产权保护,开展海外知识产权注册,获取知识产权使用费。(牵头单位:市市场监管局;责任单位:市科技局、市商务局、市经信局、市发改委、市教育局、宜昌海关,各县市区人民政府、宜昌高新区管委会)
8.着力培育金融保险服务。优化政策环境,支持新设、引进保险业各类法人市场主体,积极争取国际保险机构总部在宜设立分支机构或产品研发中心、客服中心、数据处理中心、灾备中心等职能机构。鼓励在宜企业获取国际金融和涉外保险等服务,推动科创基金、权证交易、融资租赁、应收账款抵押等新型国际金融服务发展。(牵头单位:市地方金融局;责任单位:市商务局、市发改委、人行宜昌分行、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宜昌监管分局、国家外汇管理局宜昌市分局,各县市区人民政府、宜昌高新区管委会)
9.加快发展文化娱乐服务。推进屈原文化“一标三地”建设,深入挖掘长江文化、屈原文化、昭君文化、巴楚文化等本土文化内涵,支持屈原、昭君、嫘祖、关公、杨守敬等宜昌文化ip开发,拓展文化贸易和对外合作,促进文化娱乐数字服务发展。鼓励支持金宝乐器国家文化重点出口企业做大做强,积极争取举办国际钢琴赛事,发挥“中国钢琴之城”品牌效应。持续办好屈原故里端午文化节、中国长江三峡国际旅游节、长江钢琴音乐节、昭君文化旅游节、关公文化旅游节、国际划联龙舟世界杯、宜昌马拉松、远安田野马拉松等节庆赛事活动,争取国际文化交流专项支持。大力引进国内外优秀演艺团队来宜举办节会、展演,打造三峡演艺之城。(牵头单位:市委宣传部、市文化和旅游局;责任单位:市商务局、市发改委、市教育局、市公安局、市国资委、市委网信办、市交通运输局、宜昌三峡融媒体中心、屈原文化研究院、宜昌城发集团、湖北三峡演艺集团,各县市区人民政府、宜昌高新区管委会)
10.推动中医药服务“走出去”。依托远安、兴山、秭归、长阳、五峰、夷陵等鄂西南地区道地药材资源,支持赤诚生物、恒安芙林、平村众赢等中药生产加工企业拓展出口业务,发展中医药国际服务,推动特色中药、中药饮片、中医膳食等中医医疗、保健服务出口。鼓励宜昌市中医医院等医院开展在线诊断、远程问诊等新型国际服务方式。(牵头单位:市卫健委;责任单位:市商务局、省药监局宜昌分局、市发改委、市科技局、市教育局、市公安局、宜昌海关,各县市区人民政府、宜昌高新区管委会)
(三)加大主体培育和平台建设力度
11.积极培育引进市场主体。鼓励服务贸易企业逐步向专业化、品牌化和规模化方向发展,着力培育一批服务贸易领军企业,促进服务贸易重点监测企业提质增效。改善服务贸易中小微企业融资环境、汇率避险、海外市场渠道,培育一批特色服务贸易企业、小巨人企业。积极参加全省服务贸易招商引资活动,着重引进一批融合度高、带动力强的服务贸易企业、人才和产业园区营运主体。(牵头单位:市商务局;责任单位:市服务外包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,各县市区人民政府、宜昌高新区管委会)
12.发挥平台载体集聚作用。加快宜昌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建设,持续推动省级服务外包示范基地、示范园区建设,积极争取创建特色服务出口基地。优化对外开发平台功能布局,推动白洋港与三峡保税物流中心(b型)功能整合,促进宜昌自贸片区、综保区、跨境电商综试区、市场采购贸易试点等平台共建共享、联动发展,着力打造服务贸易重点行业领域集聚载体,在招商引资、公共平台建设、配套设施建设规划等方面给予支持,优化载体内行业生态。(牵头单位:市商务局;责任单位:市服务外包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,各县市区人民政府、宜昌高新区管委会、宜昌产投集团、宜昌城发集团)
13.优化产业生态体系构建。实施“服务贸易畅链工程”,加强区域协调联动,积极推动“宜荆荆都市圈”协同发展旅游、运输、个人文化和娱乐服务等服务贸易。实施“国际服务补链强链工程”,重点围绕现代化工新材料、生命健康、新能源及高端装备、大数据及算力经济、文化旅游等主导产业补链强链,完善工业数字化、跨境电商、工程建筑、国际旅游、多式联运、生物医药等行业链条。培育和引进一批为服务贸易企业提供优质国际营销、认证、知识产权、研发、法律、金融、会计等服务的配套企业,提升产业链国际服务能力。(牵头单位:市发改委;责任单位:市服务外包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,各县市区人民政府、宜昌高新区管委会)
(四)全面提升对外开放水平
14.创新开放发展模式。加快大数据、云计算、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与服务贸易深度融合,支持传统服务业企业以数字化、远程化、虚拟化方式提供跨国服务。鼓励保税研发、设计、检测、维修、加工等“保税 ”服务贸易发展。推动制造业企业服务化转型升级,加大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培育认定力度,向供应链前端后端延伸国际服务业务。(牵头单位:市商务局;责任单位:市发改委、市委网信办、市经信局、市科技局、市财政局、国家外汇管理局宜昌市分局、宜昌海关,各县市区人民政府、宜昌高新区管委会)
15.提高监管治理能力。贯彻落实国家推进实施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,复制推广服务贸易保税监管机制和白名单制度,加强服务贸易数字化、智能化、综合性监管手段运用以及政府信息共享和监管协作。深入研究落实国际经贸协定有关数字贸易标准和规则,加强跨境数据流动安全管理。(牵头单位:市商务局;责任单位:市服务外包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,各县市区人民政府、宜昌高新区管委会)
16.深化对外交流合作。推动与“一带一路”、rcep等重点国家和地区的服务贸易交流合作,围绕文化、体育、旅游、医疗、养老等领域,搭建国际交流合作平台,着重推进地区间服务贸易资质互认、信息交换、标准衔接和系统对接。积极参与服贸会、进博会、数贸会、服博会等重点展会,鼓励和支持相关服务贸易企业依托龙头企业抱团出海、借船出海。(牵头单位:市商务局;责任单位:市服务外包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,各县市区人民政府、宜昌高新区管委)
三、保障措施
(一)加强组织领导。坚持党对服务贸易工作的领导,建立完善市服务贸易工作联席会议机制,加强协同配合,形成工作合力,积极向国家、省争取政策支持,协调推进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。各成员单位及县市区人民政府、高新区管委会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,强化责任担当,明确重点任务,抓好工作落实。
(二)落实政策保障。用足用好国家和省级服务贸易财政资金,保持争取政策支持的连续性稳定性,促进服务贸易稳中提质。各地要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出台配套政策措施,重点给予财政、税收、人才、公共平台建设、土地等方面支持保障和便利措施。
(三)健全统计监测。探索建立服务贸易监测工作机制,以联系服务重点服务贸易企业为基础,实施服务贸易重点企业数据库动态调整,积极推动数据纳统。加强重点行业、重点载体、重点企业、重点往来地区服务贸易发展态势动态监测,构建风险防范和应急管理机制,帮助企业规避风险。